第二章 封赏登基大典再议

北诸侯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黄桃小说www.ytsz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虽然母亲和娘子们都劝他回去休息,但李智云并没有同意,而是固执的守了一会儿。
  
  在先帝大行后的几日时间内,消息渐渐传遍天下,各地刺史,总管,都督,  先后返京。当然,少数镇守边疆一带的都督以及总管则没有回来,而是派人回京悼念。
  
  一个月后,即武德八年十月,李智云携百官、宗室、番邦使臣等等,安葬先帝于献陵,而先帝的功臣,以及隐太子、秦王、胶东王等人的陵墓,以及他们的子嗣,纷纷迁葬献陵。
  
  其后,李智云正式携妻妾入住皇宫。
  
  政事堂。
  
  杨恭仁满面红光,问道:“殿下,诸事已毕,何时可举行登基大典?”
  
  裴寂瞥了一眼杨恭仁,暗自不爽,当年他执百官牛耳的时候,杨恭仁还是个前隋遗种呢。
  
  可惜啊,人家有個好侄女。
  
  李智云道:“令礼部和太常寺准备一番,一切从简。”
  
  从简?
  
  众臣面面相觑,登基大典能从简吗?
  
  杨恭仁忍不住道:“陛下,登基大典,关乎陛下之尊贵,不宜过简。”
  
  李智云却道:“非也,天下初定,  北有突厥窥伺,  朕岂能劳民伤财,取朝廷辎备,  利于凡俗。先帝临走前嘱咐朕,他的葬礼一切从简,不可打扰百姓,朕自当仿效之。”
  
  杨恭仁打得什么主意,李智云很清楚。若是隆重举行登基大典仪式,到时候他可不得大封群臣么。
  
  可是,李智云并不想这么做。
  
  相比较这些虚荣,李智云更在乎实际点的东西。
  
  “就这么办吧。”
  
  见皇帝态度坚决,群臣也不好再劝。
  
  礼部尚书于世虔和太常寺少卿祖孝孙出列领命。
  
  而皇帝的这一番态度落在群臣眼里,则让众人领会到一个要素。那就是这位新君,少有年轻人的铺张豪奢。
  
  这让一部分的良臣极为兴奋。
  
  紧跟着,他看向民部尚书温彦博。
  
  “今年收成如何?”
  
  旋即,温彦博站出来如数家珍的向李智云汇报天下各州情况。
  
  总的而言,在没有国战的情况下,武德八年的粮食收成极为不错。除了少数偏远州县,或者是流年不利的州县,因天灾歉收之外,  其他地方都是丰收。
  
  这其中,关中、巴蜀,  这两地,因为很早就被大唐占据的缘故,民生恢复的也极好,连续几年都是大丰收。今年,仅巴蜀一地,便为朝廷提供了两百多万石粮食。而关中也不错,有一百多万石。除此之外,在河东道太原以南的诸州,今年也提供了八十万石粮食。
  
  至于河南道、河北道,到今年为止,总算是彻底安定,当地的百姓也从战乱中脱身,能够自给自足,不必当地官府接济。可以想象,到了明年,河北道和河南道就可以交税赋了。
  
  而淮南道、山南道、江南道等地,都有上缴十几万石或者几万石的粮食。
  
  “......总计,关中各仓已满,越五百万石,臣为陛下贺。”温彦博躬身一拜。
  
  “臣等恭喜陛下。”群臣高呼。
  
  李智云嘴角含笑,道了声免礼。
  
  陈叔达蹙眉疑惑道:“今年粮食为何会增产这么多?”
  
  嗯?
  
  “爱卿何有此问?”李智云问道。
  
  他手中捏着民部的奏折,上面有各道、州、县的所有缴纳粮食数目记载。
  
  陈叔达欠身道:“启禀陛下,非是臣质疑民部,只是相较之去年的收成,今年增加未免太多了些。”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